话语产出与接受的稳定性与确定性,需要基于已有的规范形式或(规范性较弱的)期望。语言管理理论(LMT)假设说话人经常在话语偏离规范或期望时关注到这一点。然后说话人可以对这种偏离(或其他关注到的语言现象)作出正面、负面或中性的评价。说话人可以进一步选择或制定一个调整方案,最后执行这项方案。这四个阶段,即 关注(noting)>评价(evaluation)>选择/制定调整方案(adjustment selection/planning)>执行(implementation),构成了语言管理的不同阶段。Kimura(2013,2014)建议在模型中增加另一个阶段——第五阶段,即反馈阶段或者实施后阶段(post-implementation stage),因为语言管理的参与者有时会寻求方案实施后的反馈或检查实施方案是否成功。
重要的是,不需要经历以上所有的阶段,也就是说,可以在任何阶段之后结束:例如,说话人可能仅关注到某种现象但不对其进行评价,或者他/她可以在评价该现象后不制定调整方案,或者他/她可以制定调整方案但不实施。在第3部分的例1中,我们可以看到管理过程在实施阶段之后终止了。
这五个阶段同样也可在有序管理层面进行区分。理想情况下,“关注”是基于各种语言情境的研究或者专家报告,也就是说,某个具体的简单管理(例如,在X语中外来词的发音,或者在Y公司当地员工和外国员工的交流)需要进行彻底的研究。在“关注”这一初始阶段之后,是“评价”这些情境的各个方面,制定并准备语言和政治的“调整”与“实施”方案。Lanstyák (2014)详尽分析了有序管理的这些阶段及其他后续阶段。
对于有序语言管理来说,识别语言问题即识别偏离规范或期望的情况,当然是特别重要的,说话者在特定的交流活动中对这类偏离持负面评价,并且不可能通过日常的交流手段(例如修补话语序列)消除这类偏离。然而,应该指出的是,尽管按照语言规划理论,语言管理理论最初是作为“语言问题的语言学”发展起来的,但最近也开始关注那些偏离规范或期望的,却得到正面评价的语言现象。这种偏离被称为“满意”(gratifications)(Neustupný2003)。这些得到关注和正面评价的偏离甚至会成为语言管理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例如,在公立或私立学校中选择或提供特定外语语种的问题。
语言管理过程
- 关注(某个偏离或其他现象)
- 评价
- 设计调整方案
- 实施
- 调整后/反馈
交流前管理
交流前管理(pre-interaction management)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语言管理理论的早期论述中,被称作“预修正”(pre-correction)(Neustupný 1978: 249)。为了定义这一概念,需要理清时间线和偏离产生的位置:管理发生在出现偏离的话语之前吗?更确切地说,在预测偏离规范或期望时或预测语言问题之时就会出现管理吗?Neustupný (2004: 26)就此这样阐释:“根据管理发生的时间,预管理(pre-management)有可能发生在偏离出现之前。” 依据同样的逻辑,Neustupný也论及(交际)中管理(in-management)和(交际)后管理(post-management)(同上)。
语言管理理论不止关注最狭义的语言,而且关注语言交际即语言交流活动,因此我们引入了交流前管理(pre-interaction management)这一概念,并以此类推引入交流后管理(post-interaction management)这一概念。这些概念的好处在于人们可以在未来交际管理过程中、在各种社会层面上更好地、动态地把握管理过程、不同的范围和效果。
因此,可以将交流前管理界定为语言管理过程,而这一过程出现在预测交流可能出现问题之时。这包括在字典里查单词或者短语,向语言专家咨询语言问题及“回避策略”,如偏好书面交际而非口头交际,或者带翻译人员,或完全回避交际。
交流前管理针对未来的某项具体活动或者面向类似的诸多活动。以此类推,交流后管理为发生在特定交流之后的管理过程。很明显,交流后管理也出现在未来的交流之前,否则这种管理就不会出现,但交流前管理面向即将发生的、特定的交流,或者面向即将发生的、某个特定系列的交流活动,交流后管理则面向之前的交流活动,说话人无须立即考虑将来的交流活动。
语言管理研究的过程曾是2015年9月东京举行的第四届国际语言管理研讨会的中心议题。
*尽管这代表了关注的典型案例,在最近的理论发展中,我们认为偏离规范或期望不一定会引发管理过程。详情请见Journal of Asian Pacific Communication2《亚太交际期刊》2012年第22卷第2期。
参考文献
Kimura, G. C. (2011).「わたしたちはどのように言語を管理するのか」山下仁/渡辺学/高田博行編『言語意識と社会 ドイツの視点・日本の視点』、三元社、2011年2月、61-89.
Kimura, G. C. (2013). Prohibiting Sorbian at the workplace: A case study on the cyclical process of language manage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ociolinguistic seminar at Faculty of Arts, Charles University in Prague, May 2013. PDF
Kimura, G. C. (2014). Language management as a cyclical process: A case study on prohibiting Sorbian in the workplace. Slovo a slovesnost, 75 (4), 225–270 (a substantially revised version of Kimura 2013). PDF
Lanstyák, I. (2014). O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problem management. Slovo a slovesnost, 75 (4), 325-351. PDF
Neustupný, J. V. (2003). Japanese students in Prague: Problems of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162, 125–143. PDF
Nekvapil, J. & Sherman, T. (2009). Pre-interaction management i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Central Europe. 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 10, 181–198. PDF
Neustupný, J. V. (2004). A theory of contact situations and the study of academic interaction. Journal of Asian Pacific Communication, 14, 3–31. PDF
Neustupný, J. V. (1978). Post-structural Approaches to Language. Tokyo: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PDF